歡迎您訪問江蘇中盟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
在充電樁建設中,“箱式變壓器”常被稱為“充電站的電力心臟”——它的性能直接決定了充電效率、安全性和運營成本。但面對不同場景(高速服務區、城市商圈、社區)、不同功率(120kW、480kW、1200kW)的需求,標準化箱變往往“力不從心”,這時候定制化箱變就成了最優解。
不過,定制不是“拍腦袋下單”,而是一場需要多方協作的“技術對話”。以下是充電樁箱式變壓器定制的核心流程,幫你理清每一步的關鍵動作。
一、需求診斷——明確“要什么”
定制前的“需求清單”,是整個流程的“地基”。需要重點確認以下信息:
功率與負載:單站總功率(如480kW/600kW)、充電樁數量及單樁功率(如8臺60kW樁)、是否支持多槍同時快充(決定變壓器的“多路輸出能力”);
場景特性:安裝環境(戶外/室內?高溫高濕/多風沙?)、運行時長(24小時連續/間歇式?)、極端天氣(如臺風區的抗風等級、東北的耐低溫要求);
電網條件:接入電壓(10kV/35kV?)、電網容量限制(避免變壓器過載導致電網不穩定)、是否需要兼容“光儲充”(需預留光伏/儲能接口);
合規要求:是否符合國標(如GB 50053)、地方電力公司的特殊規范(如防諧波、防孤島保護)。
案例:某高速服務區計劃建8臺480kW超充樁,總功率3840kW。但經測算,夏季高峰時電網容量僅能支持3000kW,因此定制時需額外增加“限流模塊”,避免變壓器過載跳閘。
第二步:方案設計——技術“量體裁衣”
基于需求清單,箱變廠商會輸出定制化設計方案,核心包括三大模塊:
1. 電氣參數設計
容量計算:根據總功率+同時率(如充電高峰同時率70%),確定變壓器額定容量(如3840kW×70%=2688kW,選2700kVA);
接線方式:多槍快充需“多繞組獨立輸出”(如8槍配8個低壓繞組),避免多樁共用導致的電壓波動;
保護配置:需匹配充電樁的“急停、過壓、欠壓”功能,設計速斷保護、零序保護等。
2. 結構與材料設計
箱體尺寸:根據安裝空間(如服務區停車位寬度)定制長寬高,確保運輸時能通過限高限寬;
防護等級:戶外場景選IP55(防塵防水),室內可選IP43(防濺水);
材料選擇:高溫地區用H級絕緣(耐溫180℃),高濕度地區用環氧樹脂澆筑(防潮),重載場景用銅排低壓端子(抗發熱)。
3. 智能化設計
監控模塊:集成物聯網傳感器,實時監測溫度、電流、繞組形變等參數,支持遠程報警;
節能優化:針對“低負載時段”(如凌晨)設計“智能降損模式”,降低空載損耗。
第三步:生產制造——細節決定成敗
設計方案確認后,進入工廠生產階段。這一階段的關鍵是質量控制,需重點關注:
鐵芯制造:采用高導磁硅鋼片(如35ZH130),疊片精度誤差≤0.1mm,避免渦流損耗過大;
繞組繞制:高壓繞組用扁銅線(減少集膚效應),低壓繞組用利茲線(防集膚),繞制后需做“耐壓試驗”(3kV/1分鐘無擊穿);
總裝測試:箱體密封后,進行“溫升試驗”(滿負荷運行4小時,溫升≤65K)、“短路試驗”(模擬20kA短路電流,繞組無變形)。
注意:正規廠商會提供“出廠檢測報告”,包含空載損耗、負載損耗、溫升曲線等關鍵數據,務必核對。
第四步:驗收交付——“試運行”驗證效果
箱變到場后,需完成“現場驗收+試運行”,確保與實際場景匹配:
外觀與尺寸檢查:核對箱體尺寸是否與安裝位匹配,外殼有無運輸損傷;
電氣連接測試:高壓側(接電網)、低壓側(接充電樁)的電纜接頭需做“耐壓測試”(10kV/1分鐘),確保無虛接;
試運行調試:帶載運行24小時,監測電壓穩定性(偏差≤±1%)、溫度(繞組≤85℃)、噪音(≤65分貝),確認無異常后完成交付。
寫在最后:定制,是為了“更懂你”
充電樁箱變的定制流程,本質是“需求-技術-落地”的精準匹配。從功率計算到現場調試,每一步都需要運營商、設計方、廠商的深度協作。雖然流程看似繁瑣,但它能避免“小馬拉大車”或“大馬拉小車”的尷尬,讓箱變真正成為充電站的“高效搭檔”——畢竟,在超充時代,“定制化”才是“穩賺不賠”的投資。
蘇公網安備 32032402000361號